蒙纳字库2025秋季字体与品牌论坛沪京收官,深度解码字体创新与品牌价值

2025-10-24
财商

上海2025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由蒙纳字库(Monotype)主办的 Brand Talks 2025 字体与品牌论坛相继于10月14日在上海、10月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两场盛会汇聚了国际字体设计权威、本土创意从业者及汽车、科技等行业代表 。蒙纳字库执行创意总监 Emilios Theofanous 与字体厂商合作总监 Dan Rhatigan 携手多位本土专家,通过前沿理论解读与实战案例拆解,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字体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回放已上线蒙纳字库中文官方网站(https:cn.monotype-asia.com)。

蒙纳创意领袖核心分享:贯穿双城的字体创新与品牌实践

作为论坛的核心环节,Emilios Theofanous 与 Dan Rhatigan 两位深耕字体领域数十年的专家在上海、北京两站展开深度分享,分别从“技术美学演进”与“品牌落地实战”双维度,传递蒙纳在字体设计领域的前沿思考与实战经验,为整场论坛奠定专业基调。


Emilios Theofanous:从纸笔到屏幕:展望字体的未来

蒙纳执行创意总监 Emilios Theofanous 以《从纸笔到屏幕:展望字体的未来》为主题,分享了其对字体设计的深刻洞察。他指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字体不仅是视觉基石,更是连接用户情感、塑造文化认同的关键媒介。

面对技术演进,Emilios 展示了 AI 与设计的协作新模式:设计师通过引导算法生成创意字形,但始终强调人类创造力在关键决策中的主导作用。现场还展示了多项国际定制字体案例,包括为腾讯打造的品牌字体、勃林格殷格翰可变字体,以及助力长城汽车推出的国内首款车用屏显字体「长城黑体」。

他强调,未来的字体设计将更注重动态化与多感官融合,但核心始终是“以人为本”。蒙纳将继续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革新,推动字体在全球语境下的创造性应用。

Dan Rhatigan:精准字体策略,助力品牌打造独特形象

蒙纳字体厂商合作总监 Dan Rhatigan 通过三个典型案例,阐释了字体作为品牌「秘密配方」的核心价值。

他以伯明翰公共交通导视系统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专业字体设计解决原有字体的识别难题;在西南航空品牌升级中,演示了如何将标志字体扩展为完整字体家族,实现品牌声音的统一;塔可钟案例则体现通过细微调整实现品牌年轻化的设计智慧。

Dan 强调,成功的品牌字体需要品牌方、设计机构与字体专家的精准协作。每个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共同打造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传递品牌价值的字体解决方案。

双城特色议题: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深度对话

在两位蒙纳创意领袖的分享基础上,上海、北京两站内容各具特色,结合全球经验与本土落地,让论坛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

上海站:聚焦东亚字体协同与汉字文化传承

上海作为国际化设计枢纽,论坛议题聚焦“东亚字体协同”与“汉字文化创新”,吸引大量文化创意、品牌设计领域从业者参与。


Ryota Doi(蒙纳日本创意字体总监)和 Chorong Kim(蒙纳韩国资深字体设计师):东亚字体的协同设计逻辑

两人联合带来《东亚字体系统构建:协同设计与品牌实践》分享,从中、日、韩字体的底层差异切入,明确“拉丁字体以基线为基准,东亚字体以字符中心为基准”的视觉平衡逻辑,并以“返、食、扇” 等常用字为例,直观解析中、日、韩字形细节的区别与识别共性。

分享中,他们还结合蒙纳经典多语言字体体系。为匹配 Neue Frutiger 开发的日文 Tazugane Gothic、中文翔鹤黑体、韩文 Seol Sans,该系列已成功应用于东京涩谷区导视系统、日本中央铁道新干线内饰等场景,实现“一套字体适配多语言、多场景”的品牌视觉一致性。

同时深度拆解小米 MiSans 字体的日韩版本开发过程:韩文版通过“不对称结构+手写笔触”注入人文感,日文版经 4 轮方案优化横画弧度以适配屏幕显示,最终让 MiSans 在保持小米“简洁”品牌基因的同时,精准贴合日韩用户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偏好,为跨国品牌多语言字体设计提供参考。

郑初阳(茉莉字型创始人):CJK造型的构成

郑初阳以《何为方块字?CJK 字体世界》为主题,打破“方块字=方形”的表层认知,从CJK文字底层解读CJK诸文字的共同特征。

他指出,CJK构形的核心是“部件间的关系”。传统书法(如王羲之楷书)中并无固定网格,设计师需通过“临帖”掌握笔画、部件的呼应逻辑,而非“网格”是汉字的根本;对比东亚毛笔(柔软弹性,注重气韵)与西方平头笔(固定宽度,强调逻辑)对字体审美的影响,分析活字印刷、计算机技术对汉字“标准化”与“灵活性”的双重改变。

针对 AI 时代的 CJK 字体发展,他提出:“未来或许无需预设固定字库,而是通过 AI 动态生成技术恢复汉字的邻接关系,让传统书法的灵动与数字技术的高效找到新平衡。”

北京站:聚焦垂直场景应用与情感价值守护

北京依托京津冀科技、汽车产业优势,论坛议题侧重“垂直场景字体应用”与“情感价值传递”。


宋雪梅(长城汽车空间域空间设计部总监):车载空间的字体美学实践

宋雪梅与蒙纳字库中国区车机业务负责人毛峻联合分享长城汽车与蒙纳合作的“长城黑体”落地故事。宋雪梅指出,车载环境对字体有特殊要求:视距更远、屏幕抖动、多分辨率适配,安全性与易读性是核心挑战。毛峻也从设计角度为观众解析,团队通过缩小中宫、优化笔画细节(如去除像素粘连)、增加字间距等方式,显著提升不同驾驶场景下的信息识别效率。

这款字体已覆盖长城旗下多品牌车型,实现车内视觉语言统一,推动行业车载字体验标准的建立。

许乐(zerOh! 零绮创始人):量化时代的品牌情感守护

许乐以《万物量化的信息时代,品牌与字体如何守护被稀释的情感价值》为主题,直击 AI 时代“情感被数据符号化”的行业痛点。

他引用维特根斯坦“语言有边界,美学存在于不可言说领域”的观点,提出“品牌需通过非语言体验守护情感价值,而字体正是重要载体”。

通过两个实战案例,他具体说明字体的情感传递能力:快手海外品牌 Kwai 的定制可变字体“Kwai Headline”,以字母“k”的圆润弧度传递亲近感,搭配四层活力橙色与“序列帧”动态视觉,将“Make Everyone Shine”的品牌价值主张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科技品牌 Zettlab 则突破行业无衬线体惯例,选用蒙纳衬线字体 Manier,以锐利衬线和柔和书写弧度平衡“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让抽象的“存储无限潜能”品牌主张具象化。

刘卓恒(Frustum Design 创始人):经典字体的本土文化适配

Frustum Design 创始人刘卓恒以「Helvetica 首次以主角出街」的公共艺术项目为线索,分享了一场关于字体、城市与公众对话的深度实践。他坦言,项目的初衷并非单纯展示字体美学,而是试图打破字体作为「被动工具」的固有认知,通过在上海陆家嘴与前滩太古里的实体空间呈现,引发公众对日常视觉环境的主动思考。

项目中刻意「不完美」的排版甚至引发网友争议,反而印证了设计已成功融入公共话语场域。他也表示,设计师应跳出商业框架,让设计在连接城市记忆与未来想象中,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

生态共建:蒙纳以字体连接全球创意与中国市场

作为拥有百年的字体行业领袖,蒙纳字库目前已构建覆盖全球语言逾25万款字体的Monotype Fonts 平台,为全球创意者提供字体检索、管理、应用的一站式服务。蒙纳字库还与 Adobe、Canva 等主流设计软件品牌深度联动,将优质字体资源无缝融入创意工作流,确保设计师随时随地获取适配场景的字体资源,提升创作效率。

本次 Brand Talks 双城论坛的举办,既是蒙纳 “连接全球设计生态” 理念的践行,也为中国设计师、品牌方、垂直行业代表搭建了知识分享和资源对接的高效平台。未来,蒙纳将继续结合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推出更多贴近行业需求的主题活动;同时依托蒙纳的全球技术与资源优势,为中国品牌提供适配全球传播的字体解决方案。